•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苟出一个盛唐
听书 - 苟出一个盛唐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两百七十三章 归义节度

苍穹之鱼 / 2021-12-12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张浚这次呈上的范文总算能达到李晔的标准。

  不愧是进士出身,能做到宰相,脑袋瓜子自然是灵光的,唯一的缺点,就是喜欢吹牛,其实吹牛也不算什么大毛病,关键把自己也忽悠进去了,就容易出大事。

  “你这次做的不错,朕很满意。”

  一听到皇帝的夸奖,张浚立刻红光满面。

  这老头儿虽然各种不靠谱,但对李晔对大唐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你现在境内推行一阵,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秋收之后,你去甘州当知州。”

  “陛下放心,甘州区区几百里,不用一年,臣必让此地再度兴盛起来。”

  李晔盯着张浚,认真道:“你明面上是知州,暗地里是张左使,甘州的三十万回鹘,朕要你以相同的方式把他们笼络过来。”

  张浚眼神大亮,“臣明白、明白!”

  李晔最怕的就是他这种眼神,“朕不是要你去搞兵变、造反,而是从思想上把他们变成唐人。”

  “陛下放心,臣最擅长的就是此道!”张浚一副心有灵犀的模样。

  这项任务的难点在于底层回鹘人听不懂唐言。

  不过李晔自有办法,下达了境内百姓不问出身、不问族群,皆有科举权和从军权的政令。

  唐廷能以此为切入点,号召回鹘人学唐言。

  然后教授的过程中,就可以进行思想演变。

  后世不是有句名言吗,办法总比困难多。

  潜移默化形成的东西,才是根深蒂固的。

  进入六月之后,就到了关键时期,陇右连着下了几场大雨,河湟本就不缺水,下不下雨,都无所谓。

  关键在于关中,唐廷的统治核心仍是关中地区,那里有三百多万的人口。

  每年,李晔都要为雨水着急,关中也是旱灾的频发区。

  任何一地的粮食欠收,对唐廷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大量的粮食会消耗在运送的途中。

  关中的情况,张承业每半个月都会送达天唐府一次,包括关东的动向。

  李晔能在河陇大展拳脚,多亏了一个稳定的后方。

  历史上,张承业在的时候,李存勖突飞猛进,百战百胜。

  张承业不在了,李存勖就原形毕露,河东集团内部矛盾全面爆发。

  短短几年间,李存勖就身死国灭,下场比朱温强不到哪儿去。

  焦急等待一个月之后,终于在七月传来好消息,渭北接连两天的大雨。

  李晔的心总算放回肚子里去了。

  在这个时代,别说搞什么科技发明,能让境内百姓吃饱穿暖,就是功德无量了。

  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

  即使沙州的严苛盘剥,天唐府的商贾还是越来越多,西面的驼队马队络绎不绝,中土的茶、丝绸等物都选在天唐府交割。

  天下大乱,生意却没有乱,反而需求更大。

  就连兴唐府的盐都成了抢手货,沙漠中不缺盐,但缺质量好的兴唐府白盐。

  高原上的井盐、岩盐更是比不了。

  而茶叶,更是草原西域的硬通货,一块茶砖在天唐府能卖到三缗钱,拿到草原、西域就是十缗!

  心黑一点的,二十缗也敢卖。

  不管大漠草原高原多么乱,对上等丝绸的需求,永无止境。

  怛罗斯之战,中原的工匠被掳到黑衣大食,造纸术和养蚕,也一并被他们学会,但大食生产的蚕丝,只能做成地毯。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丝绸和瓷器,只有大唐一家。

  不过李晔也看出来了,这些丝绸和茶叶都是小批量交易,连一个像样的大商家都没出来。

  凤翔倒是有茶叶,陇右也有桑蚕,但最上乘的丝绸还是在蜀中,最好的茶叶在湖南、两浙地区。

  再怎么说,王建也算是李晔的丈人。

  一个合作共赢的计划出现在李晔脑海中。

  让蜀中更有钱,就越是能消磨蜀军的斗志,腐化老丈人的生活作风?

  毕竟有钱人,谁愿意提着脑袋上战场玩命?

  至于茶叶,就更好办了,湖南刘建锋没管住裤腰带子,丢了脑袋,马殷上台,还只是一个留后,李晔一封正式的任命下去,还怕他不卖茶叶?

  钱镠就更不在话下,对唐廷也算客气。

  到手的钱没人会拒绝,李晔记得历史上,马殷的楚国,就是靠茶叶发家致富的。

  一念至此,李晔连忙快马传令韩偓出使蜀中湖南和两浙,尽力促成此事。

  期盼了一整年的秋收终于到来。

  唐廷在西北的稳定,全在于此,吃饱饭比什么都具有说服力。

  李晔闲不住,亲自到田间地头督促收割。

  “陛下,今年河湟称得上是丰收!”刘鄩一脸喜色。

  这个文质彬彬的智将,灌了将近一年的西北风后,人也壮实起来,至少跟当初在平康坊南曲见面时,气质明显不同,儒雅变成了干练。.Ж.M

  西北或许不是养人的地方,但却是磨砺气质的地方。

  在李晔看来,雄汉、盛唐的气质,就是在此地磨砺出来的。

  “好,河陇百年大计,全在将军身上!”李晔情不自禁的夸奖起来。

  “臣、末将必不负陛下!”听到李晔仍旧称呼他为将军,刘鄩喜不自胜。

  事实证明,牛人干啥都是牛人。

  让他充任辅军副总管,只是权宜之计,这样的人以后,肯定要进入大唐的决策中枢。

  在地方上锻炼,也有助于累积功绩,为日后铺路。

  李巨川咳嗽一声,“陛下,刘总管实心用事,不如将甘、肃二州也纳入其管辖。”

  昔日河西走廊的富庶之地,如今被糟蹋成这个样子,也算是李晔心中的一根刺。

  不过,甘、肃二州形势复杂,达怛人、回鹘人问题还未解决。

  这个时候让他过去,李晔不禁怀疑李巨川在给刘鄩穿小鞋。

  文人相轻,自古皆然。

  李晔还未发话,刘鄩就自己往里面钻了,“末将正有此意,昔日甘、肃二州水草丰美,庄稼遍地,目今河湟陇右的辅军已经完备,此番秋收之后,末将请命北上甘、肃,为陛下再开万亩良田,千里马场!”

  以刘鄩的智商,岂会看不懂这是李巨川在故意排挤了他?

  明知如此,还是一往无前,此人真乃国家栋梁!

  “好,甘、肃二州有将军,朕无忧矣!”说这句话的时候,李晔的目光却是放在李巨川身上。

  “臣必不辱使命!”刘鄩拱手施礼。

  这种人心的诡谲,永远无法避免,也无法宣之于口,更无法杜绝。

  李晔只能把它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虽说是李巨川的小心思,但同样是对刘鄩的考验,以目前甘肃二州的情况来说,的确需要一个有智慧的人坐镇。

  “朕允许你组建五千辅军战兵!”没有刀子在手,办事总是不方便的,辅军战兵的编制只有一万,随张承业屯驻在长安,河陇自然也需要战兵。

  “末、末将……”这一次刘鄩是半跪下来。

  “大唐江山不止眼前,还有更远的土地!”李晔话中有话。

  一个上升的集团,能将各种矛盾消弭于无形。

  半个月轰轰烈烈的秋收,天唐府到处弥漫着麦香气息。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苟出一个盛唐更新,第两百七十四章人心各异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