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我在汉末戏天下
听书 - 我在汉末戏天下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七章 觅生地,伏波岭潜龙在渊

方格化石 / 2022-11-16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中平六年己巳,灵帝崩,少帝继位,朝政荒嬉,政令不出,汉室倾覆于即倒,国计无施于民望。辛己,灵帝葬于文陵,先生以孝而守,领硕、辽迁北邙伏波,延建上清苑。每以道束示人,自号卧龙。】

  ——《汉史·刘协本纪》

  北邙山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属于崤山之脉。

  它海拔并不高,最高峰也不过四百来米,多属黄土丘陵地带,东西绵恒约190公里,北临黄河,南有洛水,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

  同时,这里也是后来历代帝王贵胄、显赫人物都趋之若鹜的风水葬地。

  素有“生居苏杭,死葬北邙”的美誉。

  后世也确实多达40余位帝王,以及千多名达官贵人,皆埋骨于此,汇集墓葬数,过十万座之多,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帝王谷。

  当然了,处于汉末时期的这会儿,周围也就只有周朝和汉朝的13位帝王的陵寝,还远不能和后世相比。

  而且,除了宜于殡葬之外,北邙山最出名的,还是那些著名的山峰。

  北邙山有三十三峰,自西向东一字排开。

  有被称之为炎黄故里的二帝诞生地平逢山,有被称为“华胥故都”,是伏羲、女娲之母华胥氏活动地的宜苏山,也有被老子和张道陵青睐,曾在此修行炼丹的翠云峰。

  可以说,风水宝地之说,绝不是仅仅口口相传而已。

  刘协则在考察之后,直接选择了中西部,位置在洛阳城偏东北向的一处所在。

  这里被当地人称之为伏波岭,地势起伏不大,海拔最高不过一百五十米,周边丘陵既适合耕种,也适合建造各类工坊。

  最关键的,还是山头上风景秀丽,颇为契合何太后投桃报李回馈给他的,那座上清苑的建造规格。

  这会儿的宅第建造,可不是可以随心所欲想建就能建的。

  什么样的身份可以建造何等规格的宅院,也是有约定建制的。

  虽然刘协对这个不怎么在乎,但也没必要因此而徒惹非议。

  所以,哪怕没有何太后大度的赐建,他求的无非也就是一个自由自在,只要住的舒服就行,其实没有太多的其它心思……

  兵马就地驻扎在了岭下。

  刘协则让人在岭上临时建造了几间临时居所,然后就带着蹇硕和张辽,以及几个挑出来的亲卫,在此落下了跟脚。

  又花了几天的时间,先就把伏波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地形地貌摸了个一清二楚。

  然后召集工署匠作们,很直白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反正借调过来的这批人手,他也没打算再还回去,在当初挑选的时候,就特意考虑到了这一方面。

  所以,他有信心既留的住人,也留得下心。

  因为在这些人面前,他一开始就主动释放了自己的善意,也不介意用一些领先于这个时代的知识,去收拢和征服人心。

  可以说,这就是他目前的班底,他也会在这个基础上,慢慢的建立起一个个的炉窑和工坊。

  包括上清苑的建造、伏波岭上一系列中小型宅院的建造,以及围绕伏波岭周围,按功能区划分的整体规划。

  其中,北面肯定是要以各大炉窑为主的,刘协会在那边烧砖、制瓷、造玻璃,甚至会营建小型高炉以便于冶铁炼钢;

  东边则以各类作坊、工坊为主。

  南边范围最广,可以兴建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普通作坊以及驻军大营。

  等以后,如果有必要的话,或许还可以直接把这一片包括伏波岭给纳入一座城池里,阻断内外的联系。

  另外,他也会利用这边的土地,开始屯田。

  因为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再谈其它的发展,这一方面,没人比他更清楚了。

  他相信,不需要多长时间,这边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当然了,这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刘协也只是在心里勾勒一下未来的蓝图。

  毕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去实现。

  比如他想屯田,那就需要大量的土地、人手、种粮、农具甚至是耕牛。

  或者还要考虑灌溉的问题。

  当然了,这一点不是关键,因为伏波岭这边,南临洛水,北靠黄河,所以并不缺水源。

  这会儿的黄河,也不是后世一碗水半碗沙的那条黄河,水土流失远没有后来那么严重,水质还算清澈。

  刘协甚至考虑过,如果有必要的话,完全可以在伏波岭的东边,修一条河渠,直接把两条大河给勾连起来。

  这样以来,既可以便于农田的灌溉,又可以借助水力,解决一些工坊上的动力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当然了,这事儿还得以后再说。

  他眼下最亟待解决的,其实还是屯田的问题。

  屯田制度起源于秦汉,文帝、武帝时期都曾用过。

  不过最初都是用于边疆之地,后来马援在三辅之地推广之后,才得以引入内地,并被曹操发扬光大。

  这是一种由官府直接组织经营,而形成的一种农业集体耕作制度。

  以组织性强、耕作方法先进、劳动生产效率高、财税收入相应提高等方面的优势,得以迅速普及开来。

  后来分出了军屯、民屯、商屯等不同形式的屯田制度。

  刘协手上有上千的人马,刚刚划给自己的万户食邑,也在伏波岭附近,属于河南郡平县治下,他完全可以凭借这部分人力资源,点起一把星星之火。

  能不能成燎原之势,暂时没必要考虑,只要有了火种,他可不相信谁能抵得住这种吃饱肚子的诱惑。

  而这会儿,也正是夏忙之季,刘协倒是没有上来就直接去干涉那万户食邑的耕作,而是选择了自行招揽人手,配合一部分驻军,先开垦出一片荒地作为“火种引子”。

  伏波岭这一带的土质,以黄土为主,密度大且不松散,非常肥沃,而且地势平缓,环境优良,水资源丰富却水位较低,很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但新开垦出来的荒地,不是随便种什么农作物都可以的,像是水稻此类对于水和土壤要求较高的,就不太合适。

  而刘协挑出来的,则是以红薯为主,大豆、玉米和棉花次之。

  至于种子怎么办,那就要说回刘协魂穿时自带的那个福利了。

  当时,他不但携带了一身的装备,还为当地居民稍带了一大卡车的粮种和蔬菜水果种子。

  红薯、玉米、棉花、小麦、大豆、水稻等主要农作物,以及种类繁多的蔬菜水果种子,也算是应有尽有了。

  而这会儿,它们正安静的藏在那方神秘空间里呢。

  刘协自从来到伏波岭这边,就在临时居所附近,选了几种蔬菜做了实验,如今的长势也算喜人。

  所以他相信,那些粮种也肯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否则估计也没必要带过来了对不对?

  而之所以选择红薯,可不仅仅是因为它对于土质和水分的要求最低,更大的原因,还在于它的高产上。

  后世为什么直到明清两代,才算是真正解决老百姓不再挨饿的困境和难题?

  答案就是因为引进了红薯等高产作物。

  亩产几千上万斤的产量,可不是作为的主粮的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可以媲美的。

  所以,即使红薯能让人吃多了会觉的恶心反胃,不像小麦、水稻那样每餐都有,却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还是能轻易实现大环境下饿不死人的目标。

  这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最起码,总比野菜、树皮、草根、观音土啥的,要强了不止一万倍吧。

  所以,放在汉末这会儿,刘协觉的只要祭出了红薯这一种农作物,那同样属于“神兵利器”一般的存在。

  要知道,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都是很容易满足的。

  你只要让他们吃饱了,日子过得安稳了,他们就能把你直接给供起来。

  更不要说经历了这几年的天灾人祸,人心向稳的特殊时候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汉末戏天下更新,第七章觅生地,伏波岭潜龙在渊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