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蜀臣
听书 - 蜀臣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249章、穷兵

茶渐浓 / 2021-12-13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鹯阴城塞前,旱平川。

  一座不大的军帐很突兀的依着大河畔而落,数十披坚执锐的士卒拱卫周边。

  这是汉军为了接见河西豪右使者而设的。

  张苞为了防止逆魏细作伪装成使者前来探知城塞虚实,明令禁止任何人不得渡河,违者将当成奸细诛之。且在大河对岸,设了一小渡口,护远赴乌亭逆水河谷的姜维部来往;也顺势代收那些使者的书信归来。

  许多信使亦因此推测出,大汉乃是打算将金城郡攻下,挟尽灭魏国在凉州兵马之威,再细谈如何处置河西之事,便陆陆续续离去。

  不过,有些并非首鼠两端之人,仍旧在等候着。

  其一便是敦煌太守张就的信使。

  张就,便是故西域戊己校尉张恭之子,西海(张掖居延属国)太守张华的从子。

  张家崛起于建安年间河西大扰的为国平叛,父子三人皆有学行、备受士庶所爱,在凉州的威信并不亚于庞淯等人。

  亦是说,张家不是那种唯利是图、苟利家门的人。

  且在魏国“边人治边”政策下,张家以一门两太守成为河西走廊最强大的势力,堪称恩宠甚隆。

  如今他竟遣使者来,对郑璞与诸葛乔二人而言,不吝于喜从天降。

  若是张家愿意被大汉招降了,那么,河西走廊各郡的抵御之心将迎来冰消雪融。

  毕竟,敦煌与西海二郡分别落在河西最西最北,届时张家可与汉军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让酒泉、张掖以及武威郡都无险可守。

  不过,现实并不如人意。

  当将使者迎入军帐、分主宾入座寒暄片刻后,那使者便奉上了丞相诸葛亮亲笔所书的招降信。

  曰:“贵军丞相之诚,我家太守感铭五内,本该易帜共匡汉室。然自献帝时河西大扰以来,雒阳庙堂便待敦煌张家甚厚,若不战而降,宗族亲近皆以我家太守乃反复之人,郡内士庶亦不再倾心矣!是故,今日我之所来,乃为作谢贵军器异敦煌张家也。”58尒説蛧

  言至此,他不等郑诸葛二人出声,便离席作了揖,又继续说道。

  “然而,我家太守亦知,以河西数郡之兵抗贵军兵锋,乃是螳臂当车、令郡内士庶徒增孤儿寡母耳。为此,我家太守自得贵军丞相之书以来,便夙夜愁思。若降,张家辜负守土之责,难立足世间;若不降,士庶生灵涂炭,亦是罔顾仁义,难取舍也!不知贵军可有两全之策否?还请不吝教我。”

  呃............

  郑璞听罢,心中便有数了。

  原来是敦煌张家对重归大汉并不抗拒,只不过是迫于世俗忠义难作取舍。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

  魏国待张家虽厚,但如今将兵马尽数蜷缩在金城郡,对河西走廊已然是弃之。

  且曹丕代汉并没多长时间,河西士庶对被弃必然且哀且恚,张就即使有心报魏国厚恩,也难得将士死力影从。

  “贵使之意,我知矣。”

  伸手虚引那使者入座,郑璞笑颜潺潺而道,“敦煌张家素来以忠义著称,故西域戊己校尉于道路隔绝时,仍帅厉吏民不与叛贼为伍之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今张太守难抉择,亦是情理之中。至于两全之策,贵使且容我思虑片刻。”

  言罢,便对与宴在席的诸葛乔微微颔首。

  诸葛乔心领神会,径自举盏与那使者邀杯,言些河西趣闻等岔开话题。

  趁着此时,郑璞便将丞相的招降书信铺展于案,垂目捋胡细细看读。

  对于河西豪右的招降,丞相并不是一概论之。

  而是根据他们权势大小、个人威望及性情等许下了不同的条件,郑璞要切切看罢,方能与张家使者深入作谈。

  书信字数颇多,先是盛赞了张家的门风,将张家在河西大扰时的功绩比成了乐羊食子、李通覆家。随后便大致讲述先帝刘备再续汉室的大义,谴责魏武曹操的暴戾与曹丕代汉的不义,让张家弃魏归汉,并力再复煌煌大汉云云。

  末了,自然便是落到实际的利益承诺了。

  待遇很丰厚。

  一者,朝廷将以全郡之功,封张就与张华二人为侯,食邑各八百户,且皆可荫一子入朝为郎。

  其次,则是声称将为张家在成都起高第、赐田亩桑园,让他们拥有“蜀中养蚕织锦-西出玉门”完整的丝路利益。

  最后,是官职的调整。

  朝廷将征更年长的张华入朝为卿,以张就加侍中,留在凉州的金城或西平郡任太守;且郡内不设掌军长史,事务皆由张就独断。【注1】

  若张就有意领军征伐,可改加侍中为授将军职,入属丞相中军。

  当然了,敦煌张家需要以身作则,响应朝廷对河西豪右的“边人内迁”的诏令----将一半宗族迁入蜀地落户。

  郑璞看罢,不由暗中咋舌。

  倒不是置喙诸葛丞相太过于慨慷。

  而是从这样的条件中,深深体会到了丞相源于巴蜀之地民力干涸的无奈。

  若是大汉足兵足食,径直遣一宿将督领一二万大军出鹯阴城塞,从武威至敦煌,孰人可能当大汉兵锋?

  届时兵临城下,胆敢不臣者,尽诛之便是!

  何须作招降之举?

  唉~~

  悄然叹了口气。

  看罢书信的郑璞,努力抑制着心中的戾气,专致思虑给那使者的回复。

  其实也没什么好思虑的。

  敦煌张家的态度很明显,所求也很清晰。

  他们愿意重归大汉,但不会直接易帜出兵与汉军共同讨平其他不臣者,而是想请大汉将张家当成第二个“游楚”。

  想等汉军兵锋抵达敦煌郡后,他们才会以魏国没有援兵、为了保存士庶性命才无奈而降。

  如此一来,既可免士庶遭战火,亦不会让张家被世俗礼法谴责。

  至于被遣来的使者,为何没有明言之,反而以求教的方式问郑璞嘛.......

  不外乎是丞相所许的利益太重,让他们觉得若是不举兵相随讨不臣,恐日后大汉兵锋抵达敦煌时,将如今的承诺缩水罢了!

  何足奇哉!

  -------------------------------------------------------------------------------

  【注1:东汉时,边郡多戎事,郡丞亦称长史,为太守掌兵马。】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蜀臣更新,第253章、教我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