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历史·穿越 > 蜀臣
听书 - 蜀臣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244章、拔刀

茶渐浓 / 2021-12-13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越是温饱难继的生存环境,就越能养育出轻生死者。

  因为对死亡见多了,也习惯了。

  河西走廊的人们就是如此,从来都不可“以死惧之”。

  而且,光武帝刘秀复汉祚后,选择的是“都洛阳以安关东”而并非是“都长安以通西域”;再加上一百多年里羌胡部落不断内迁引发的动乱,让河西对官府的权威与约束慢慢变得熟视无睹。

  比如河西每位能活到及冠的男人,都颇通刀矛弓箭。

  他们知道,有了武力傍身,就有了生存的资本。

  如能捍卫家人在马贼横行的乡闾苟全;能在遭受不平之事而伸冤无门时,提刀去有仇报仇;还能在衣食窘迫时,把身份变成贼寇。

  抑或者说,在河西走廊,每户黎庶是潜在的马贼。

  至于豪右与羌胡部落,则是明目张胆的马贼。

  冀县人尹奉在任职敦煌太守期间,备受称赞的功绩不是屯田戍边。

  而是勒令各处关隘或烽燧的戎卒护沿途商贾,不让那些豪右私兵将麻布裹脸上伪装成马贼劫掠商队。

  民不畏死,皆逞强斗狠之徒。

  这是人们对河西黎庶的印象,也是郑璞所思中,仅用两年时间便可让河西豪右及羌胡部落顺从的分户画地迁入蜀地的依仗----如果他们不愿意迁徙,那么,大汉颁发诏令将他们定为叛贼,号召所有河西黎庶去灭之。

  报酬很可观。

  不仅可被官府募为“士”,还能分去被灭掉豪右家中资财及田亩的一半。

  不必担心,如此血淋淋的诏令,会引发河西的同仇敌忾,让豪右与黎庶联合起来对抗大汉朝廷。

  相反,诏令一旦发出,整个河西的黎庶都会拥护大汉的权威。

  想想就能理解了。

  习惯了刀口舔血、以命博温饱的人,在从鄙夫骤然变成豪右的机遇面前,孰人会错过?

  孰人不感恩,给他们改变命运机遇的大汉朝廷?

  也无需担心,手中只有简陋刀矛弓箭的黎庶,能否杀了那些被披坚执锐的私兵部曲护卫着、藏身在坚固坞堡里的豪右。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河西走廊,没有人能抵御得了这样的诱惑!

  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下,本来就不畏死的他们,会让大汉兵不血刃就拔掉这些豪右。更大的可能,是这些豪右会死在他们家族的私兵部曲或者徒附僮客手中。

  自然,如此做法,会让河西走廊在短时日内,陷入杀戮遍布的动荡中。

  甚至有人趁乱而起,挥舞的刀矛不仅仅是面向豪右。

  就如昔日高帝刘邦以“千金、邑万户”购霸王项羽之头一样,项羽自刎后,有军法约束的汉军在争夺尸首,临阵自相残杀者有数十人。

  利益是能让人罔顾一切法度禁令的。

  这也是丞相诸葛亮,在问及郑璞心中所思时,先行摇头叹息的缘由。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从讨南中归来后丞相就知道,郑璞思考问题的角度,永远都是想着如何将朝廷的利益最大化,根本不会顾忌自身名声或他人死活半分。

  是故,当郑璞细细说罢对策,丞相便不由陷入了沉默。

  非是觉得,郑璞对那些豪右过于苛刻。

  既然那些豪右不愿意迁徙,那么对大汉而言,河西走廊的格局就是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

  有逆魏在侧虎视眈眈,选择破而后立,就是朝廷的最佳之选。

  也不是担忧如此诱发黎庶动乱,会导致日后“破后不立”。

  那些推翻旧豪右变成新豪右的黎庶知道,唯有站在大汉旌旗下,他们才能得到世理的认可;唯有为大汉而战,让逆魏不再得返河西,他们才能将博得的富贵传给子孙后代。

  其实,丞相沉默中所思考的,并非是郑璞河西对策的优劣。

  因为对郑璞的阴狠,丞相心里早有准备。

  所以,甫一听罢,心中便认可了。

  毕竟昔日郑璞诱发萧关大疫的计谋,可比如今河西对策狠戾多了。

  某种意义上,丞相与郑璞是一类人。

  只要能让大汉还于旧都,丞相甘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必要的时候,亦不惜被千夫口诛、青史笔伐。

  只不过,在自身的品德与操守下,丞相从来都没有去思虑用上阴狠的手段。

  这便是丞相陷入沉默,兀自蹙眉而思的缘由。

  他在思考着,他与郑璞的区别。

  以现今执国者的身份,考量着若是将郑璞定为后继执国者,对大汉未来的得与失。

  事实上,谁都不知道,自从魏军退出陇右以及曹真病死的消息被证实以后,丞相的心思就很少放在军争上了。许多军争的筹谋调度、临阵前的各种巡视安抚等事务,也开始放手给诸多将率僚佐了。.disixs.M

  收复河西走廊,并非难事。

  而将陇右与河西连成一片,大汉对逆魏的关中三辅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席卷之势。

  大汉,已然潜龙出渊。

  还于旧都的冀望,已然十分接近。

  所以,在丞相的心中,当务之急不是思考如何军争夺利。

  而是尽快物色好执国的后继者,让大汉克复中原的夙愿,在老一辈臣子都离世后,仍旧能克终。

  又是好一阵的沉默。

  盛夏时节的白昼虽然很长,但午后才开始议事的厅堂内,随着日头光线的西斜,许多物件也在地上拖出了长长的暗色。

  亦让兀自沉吟着的丞相见了,不由心中一动。

  光与影,明与暗,素来相辅相成。

  若无光明,便是无尽冰冷的永夜;反之,若无黑暗的衬托,光明也不值得期待与称赞。

  先帝再续的汉室,品德高洁者比比皆是。

  甚至在某些时候,会让人觉得德高者太多了,反而对大汉裨益不大。

  或许,此便是李斯《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戍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缘由罢。

  丞相心有所思,瞥了一眼案几上的案牍。

  垒得不算整齐的案牍,最上面的是郑璞履中护军职责,刚刚才呈上来的举荐表。竹简的边测已经因为居高而摊垂下了些,让前列的“魏容”两个字映入眼眸。

  故而,倏然间,丞相捋胡而笑。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蜀臣更新,第248章、光与影免费阅读。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