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
当前位置:首页 > 书库 > 都市·青春 > 剥鬼皮
听书 - 剥鬼皮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6 +
自动播放×

御姐音

大叔音

萝莉音

型男音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002章 给你一块风水宝地

乌龟晒晒太阳 / 2022-11-28  / 下载TXT - 下载ZIP - 下载RAR

分享到:
关闭

  第二章给你一块风水宝地

  所谓例外,那一定是你刻骨铭心地爱上了那个人。

  无论他或者她是不是你应该或者不应该爱的人。

  爱是得付出代价的,如果受伤,人家伤皮流血,你却是心在流血,人家疼痛是肉痛,而你的疼痛是心痛。

  不知道这样的爱是给你添寿还是折寿,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这也不必过多计较,因为爱这个东西不是什么理性,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就像烂头想去剥鬼皮一样,想去就去呗,不要错过了好时光,人生就那么一点好时光。

  烂头是不是故事里的主角?如果不是就让他在你的心里喧宾夺主,那样的话你会错过故事中的灵魂人物。

  一个人没有灵魂就是灵魂出窍,那样的话离做鬼不远了。

  故事也应该有灵魂吧,故事的灵魂得隐藏在一个好地方。

  这可有点难为我了,我真没有这样的本领,把古尸的灵魂也隐藏起来,关键是找不到这么一个好的去处啊。

  要不然你帮我试试,藏到你的书包里头?藏到你的电脑里面,或者是手机的小程序?现在都5g时代了,要隐藏一点儿什么可是千难万难呀!

  我之所以在故事的开头就把烂头提溜出来给你看,是因为他只是一个小人物。我就有点想欺侮他的意思,他好对付一些,他一提溜就乖乖地出来亮相给你看了。

  好笑的是,烂头本来只是一个光光头,一提溜,光秃秃的脑袋上竟然长出来可以梳理出麻花辫子的头发了,他的脑袋就不再是一个烂头了,这都是因为你有什么神功秘笈吧。

  烂头第一次尝试着去剥鬼皮就得到一个下马威,这不是什么笑话。

  就算你把这当作一个笑话来看,烧火棍烂头也不会这么看。烂头倒觉得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神话。

  烂头说,没有笑话哪里会有神话?

  所有的神话,都是在笑话中诞生的。

  剥鬼皮的故事是从我姥爷的姥爷那里流传下来的,它究竟流传了几代人,我当然不会知道,我姥爷也不知道,我姥爷的姥爷是不是知道呢,那得询问他们去。

  故事的起因是我姥爷他有九个舅舅。

  现在的人有一个舅舅就不得了啦,好多人没有自己的舅舅呢?为什么呀,这不难回答吧,独生子女太多嘛,不是长公主就是太子,一个人一个王国。

  这样也好,大家都可能生下来就当国王,不必尔虞我诈,更没有必要发动宫廷政变,甚至什么玄武门惨案之类。

  亿万家财也好,穷白如洗也好,全是你一个人的,当然也逃不脱做人的责任。

  姥爷有九个舅舅好不好,这也是姥爷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

  之所以要在这里提出这么个问题来,是因为这个故事来源于姥爷的九个舅舅,最主要的是来源于姥姥的九舅舅。

  这称呼叫起来都有点绕舌,像相声演员学绕口令似的。

  姥爷的九个舅舅都不是姥爷的舅舅,姥爷的九舅舅当然也不是姥爷的亲舅舅。

  石桥的人并不知道烂头会有这样传奇的经历,所以他们在烂头没有发迹以前一直认为他只是一个窝藏的家伙。

  只要石桥有一个男人被认为是窝藏的,那这个人一定是烧火棍烂头了。你说说看,他不是窝藏废,谁还能够得上窝藏废呢!

  烂头那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上的经历,一直是他自己一个人的秘密。所以他的雄气和自豪,全是他一个人的雄气和自豪。

  烂头是不敢漏嘴的,烧火棍烂头不是一头死猪,不是一头让别人等着将他剐毛吃肉的愚蠢的猪。

  烂头明白,族人要是知道他敢于去做剥鬼皮的行当的话,他就会被关进毛竹编织的猪笼,猪笼里头一定还要装上一块大麻石。

  他人连着猪笼和麻石,被族人抛进仙溪河的深水潭里喂泥鳅鳝鱼,喂乌龟王八,给阎王老子当下酒菜。

  你看到了的,烂头现在不过是剥鬼皮这个行当里的实习生,或许连实习生也算不上,闹这么点笑话也情有可原。

  烂头第一次学着去剥鬼皮,要不是自己几身汗水加上三泡尿三泡屎,里里外外护着身体,把坟地里的新鲜黄土粘乎成一身铠甲的话,真就差点被鬼给剥了皮。

  但是,烂头的秃头上长出了长头发,还能够编织出麻花辫子来跟村里的女人比美,一身汗毛密匝匝的能够编织成一件新蓑衣,确实是石桥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

  石桥的人并不知道烂头七个昼夜没有起床,三七二十一个昼夜没有出屋,七七四十九天没有出过村庄。

  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他们从来没有在意过烂头是不是出村,是不是出屋,更不会在意他是不是起床。

  对于烂头这样一个窝藏废物,是不是起床,是不是饿着肚子,甚至是生还是死,他们历来漠不关心。

  他们以为,一个人过多地关心一个废物,自己就可能是一个废物。谁都不想当烂头那样的窝藏废啊!

  不过,有人说烂头头上的长毛是鬼毛,身上的体毛也是鬼毛,那烧火棍烂头应该是一个鬼了。

  不知道是死鬼还是活鬼。

  反正,看了烂头这副模样儿,你是活见鬼了!

  我要给你讲到石桥了。

  石桥这地方现在只是一个村庄所在了,它曾经有过的风光一时找不到痕迹,但算不算它已经衰落,还是不好急于下定论。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兴衰成败,在历史的长河里,从来都是一眨眼的功夫。

  先讲一讲现在的石桥村吧。既然它叫石桥村,当然不过是一个村庄而已。虽然不过是一个村庄,它却是百里以外也闻名的大村落。

  不过,您也别小看叫做村庄的地方,说不定是个大地方呢,也许还会是一个大都市。

  石家庄不是一个大都市吗,不是也叫石家庄吗?

  南方人叫村,北方人叫庄,形式相同,叫法不一样而已。

  顾名思义没有错,有时却不一定名副其实。叫市的未必是个大城市,叫村叫庄的未必只是一个小小的村庄。这不需要做过多的辩解。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话用到石桥村,一点也不为过。

  石桥曾经是县衙的所在,而且历经百年之久,捕快警察那些自然不可缺少,战事紧张的时候,还驻扎过用于野战的军队。

  县衙是政治中心,也一定是经济中心,还会是商业中心。

  当然,在封建时代和旧社会,这样的地方,赌局、烟馆和妓院之类的毒瘤也不可缺少。

  那是历史的遗留问题,我在故事里想把它们抹掉,却抹不掉。

  如果我硬是不顾及历史事实抹杀掉,那会对不起历史,也会让故去过多少年的石桥人生气。

  万一他们要是因为不服气从坟堆里爬出来找我算账,我只好拉扯着你帮我跟他们论理,你可不能逃之夭夭呀。

  你也害怕跟老鬼纠缠到一起,我就只好把石桥的这些事情照本宣科了,不好割舍的还是留下吧,何况这些根本就不割舍。

  石桥这个名称的来源是横过仙溪河的一座百年石桥,这里不作细致的叙说,留作以后慢悠悠地给你讲解。

  这倒不是我要刻意跟你打马虎眼,我现在着急要告诉你的是这个石桥村另外的风水人情,这是现在的石桥村的灵魂。

  现在的石桥村不过上万人口,当然这得把留在家里过日子和常年到城里或者他乡打拼,以图发财致富,甚至早就发了家,贪图荣华富贵的那些所谓的精英们全都算到一起,他们都是石桥人。

  城市化是不可逆转的。

  石桥人富了,或者并没有如何富有,出于他们自愿和不自愿的原因,洗洗脚进了城。这样,他们舍弃掉村里的草窝,住进了城市的金窝和银窝,在城里享福或者讨生活,还应该算作石桥人吧?

  但是,就是那些早就脱离了石桥的人,他们的骨子里会坚持认为自己是石桥人。

  你得把所有的这些人都算到一起,石桥村才是一个万人村庄。

  就这么一个万人村庄,出了将军,出了院士,出了大人物的秘书,出了银行大行长,出了大报社的社长,出了全国人民都叫得响的大老板,···还有教授专家之类。

  这就难怪石桥村在周围三百里两百里声名显赫,难怪外村人一提到石桥村,总会对人刮目相看,总会表现出来几分敬佩和羡慕。

  特别想告诉你的是,这石桥村还出了个作家,而且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大作家。

  也许,年深月久,只有他才会成为石桥的不朽人物。

  一说到作家你可能就笑了,现在什么都是家,唯独作家不是什么家。

  有人说作家还不如一个当乞丐的,靠文字讨生活比不要脸面讨饭还难得多。

  谁也没有闲心到人堆里去找,不然的话,被称作作家和自诩为作家的人,一定比大街上和小区里的宠物狗不会少。

  这里不是要刻意骂这些有头衔的人,而是大家都看得见的事实。

  对事实你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你不会搞错,这么一大堆风流人物,也不见有几个能够飞黄腾达的,也不见有几个功成名就的,也不见有几个富贵荣华的。

  全中国只有一个莫言,听说连他也曾经在北京买不起房子,是笑话吧?

  还有就是,如果仅仅能够写出来几行文字,就自以为是什么家,浪得一个虚名,除了自欺欺人,确实只好成为一大堆笑料。

  现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笑料也不会受到欢迎,这样的笑料并不是好的笑料,因为它并不能逗人发笑,徒然浪费人家的情绪。

  这样讲未必是以偏概全,完全是大家都看到了的现实,如果你非要说没有看到这样的现实,那一定也是在自欺欺人,或者想在这个方面当睁眼瞎。

  作家批评作家,算不算自我批评呢?有人会说是文人相轻,有人会说是自毁长城。

  也会有人说是自律或者自爱。

  浪得一个虚名,为自己做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衣,投机取巧,名利双收,就敢去做情理中不应该做的事,那也是有损人格尊严的。

  别扯那些跟这个故事无关紧要的事情了,还是回到石桥来讲石桥的故事。

  我们只讲石桥的那些风水人情,免得你不想把故事看下去。

  这里还得请你记住这个所谓作家的一份好,因为如果没有他肯于把石桥的这些事情用自以为粗鄙的文字写出来,然后发到网上,供百千万甚至更多的人看,你是不会知道石桥的,石桥也不会让你知道它。

  这对于石桥和像你这样的幸运者来说,无疑都是不可估量的缺失。

  也许,你读到这个故事以后,心情愉悦,把它广为传诵,借助你的金口,石桥就成了名域了,故事里的石桥人就成了名人了,就算是烂头这样的死鬼,骨头都找不出来了,也就成了名人,不,当然只能是名鬼了。

  何况故事才开头,故事里的众多人物还只有这个烂头已经抛头露面,故事里的灵魂人物多了去了,到时候伸手抓来一大把,一定是群魔乱舞,英雄辈出。

  那还了得,石桥一旦出了名,寻访的贵客纷至沓来,那石桥就成了这边独好的风景。

  莫言家乡高密乡,陈忠实家乡白鹿原,贾平凹家乡棣花村,吸引了太多的国人去寻找灵感。

  听说莫言家乡高密乡地里的萝卜才长成姆指大小,就被摩拜的游客争先恐后拔走,还付了重金。

  客人们并不是为了尝鲜,而是把生长在圣地上的萝卜也当成了圣物,一定要拔出萝卜带出泥,收藏起来,带回去,或者供奉,或者给自己的孩子当做神物品尝,以图得到文豪的灵气。

  果然这样的话,可能会富了莫言的乡亲,没有长大的萝卜竟然可以连着生长萝卜的泥巴一起卖出来一个金价,他们会怎样对大作家感恩戴德呢!

  白鹿原和棣花村也因为大作家和大作品的名气,吸引来四面八方的游客,临到节假日挤不开人,活跃了当地的经济,当地人不一个个偷着乐才怪呢。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剥鬼皮更新,第002章给你一块风水宝地免费阅读。www.x

微信扫一扫,好货要分享
【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爱看文学网(book.qqzyg.cn)】
章节有误,我要:报错
play
next
close
X
Top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在微信中分享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